5月19日,全球第四大芯片封測企業通富微電(002156.SZ)股價大幅下挫,盤中最大跌幅超過5%,最終收于24.32元,創下近一個月來的股價新低。
這一波動或源于該公司第二大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國家大基金”)的最新減持計劃。
消息面上,通富微電最新公告披露,國家大基金因自身經營管理需要,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37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5%。截至公告日,大基金持有通富微電約1.33億股,持股比例為8.77%。若此次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大基金持股比例將降至6.27%。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國家大基金近半年內第二次減持通富微電股份。《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發現,2024年10月11日,通富微電曾公告,國家大基金擬減持不超過3%的股份。
作為國內半導體封測行業“三巨頭”之一(另兩家是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的發展歷程頗具代表性。公司前身為1994年2月成立的南通富士通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由日本富士通與中國企業合資設立,是中國最早一批專業從事半導體封裝測試的企業之一。2007年,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目前通富微電主營業務收入中,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業務營收占比高達95.97%,其余為模具及材料銷售。
一周前,TrendForce集邦咨詢發布的半導體封測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前十大封測廠合計營收為415.6億美元,年增3%。從營收角度分析,在全球半導體封測企業排名中,通富微電位列第四,僅次于日月光投控(第一)、安靠(第二)和國內同行長電科技(第三)。集邦咨詢指出,通富微電2024年營收年增5.6%,達33.2億美元。受惠于通訊和消費電子等需求回暖,加上主要客戶AMD年度營業額創新高,通富微電營收規模獲得了保障。
國家大基金與通富微電的合作可追溯至2015年。2015年10月,通富微電聯合作為戰略投資者的國家大基金,籌劃收購美國超威半導體(AMD)旗下蘇州及檳城兩廠各85%股權。一年后,通富微電定向增發1.81億股,向國家大基金購買其所持有的南通富潤達投資有限公司49.48%股權、南通通潤達投資有限公司47.63%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通潤達、富潤達實質上為當時收購AMD旗下蘇州和檳城廠各85%股權的持股平臺。當時確定交易對價為19.21億元。
2018年1月交易完成,國家大基金借此直接持有通富微電1.81億股股份,約占通富微電總股本的15.7%,成為通富微電的第三大股東。緊接著,2018年2月,富士通中國將其所持的通富微電6954.71萬股股份以6.4億元轉讓給國家大基金,占通富微電總股本6.03%。至此,國家大基金將直接持有通富微電2.51億股股份,約占通富微電總股本的21.72%,成為通富微電第二大股東。
但自2020年起,國際大基金便開始減持通富微電。此次減持后,其對通富微電的持股比例進一步下降。若以5月19日收盤價24.32元計算,國家大基金此次擬減持通富微電的3794萬股,價值約9.23億元。
從股權結構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報,國家大基金仍為通富微電第二大股東及第二大流通股股東。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南通華達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達微電”)持股19.9%,其實際控制人石明達通過持有華達微電39.09%股權,間接控制通富微電。不過,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此次減持完成,大基金仍將保持第二大股東地位,但持續的減持動作可能對市場情緒產生一定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大基金近期對半導體企業的減持并非個例。作為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國家隊”,國家大基金今年一季度通過旗下全資孫公司鑫芯(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鑫芯香港”)分別減持中芯國際、華虹公司6597.72萬股、633.3萬股。2025年一季報顯示,鑫芯香港減持中芯國際總股本的比例約為0.14%,減持華虹公司股份總數的0.4%。權益變動后,鑫芯香港對中芯國際的持股比例從之前的7.05%降至6.91%,對華虹公司的持股比例由6.9%降至6.5%。
記者:馬云飛 實習生:李昭穎
文字編輯:周清原
版面編輯:畢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