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盤,A股整體低開低走小幅調整北證50探底回升漲逾1%。上漲個股略多于下跌個股,成交量有微幅放大的趨勢。
盤面上,航運港口、并購重裝預案、房地產、林業等板塊漲幅居前,人形機器人、消費電子、釀酒、液冷服務器等板塊跌幅居前。
并購重組迎政策利好
并購重組概念股早間集體大漲,板塊指數逆勢大幅高開高走,放量漲逾3%,創近2個月來新高。光智科技開盤20%漲停,綜藝股份、天汽模、濱海能源、華夏幸福等也批量一字漲停。
要約收購、ST、殼資源、低價股等與并購重組關聯度高的板塊也紛紛逆勢上揚,華遠地產、*ST陽光、*ST恒久、*ST榮控等批量漲停。
上周末,中國證監會正式對外公布實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明確支持符合商業邏輯的跨界并購、建立重組股份對價分期支付機制、新設重組簡易審核程序、吸收合并鎖定期差異化設置、鼓勵私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等。
根據證監會披露,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籌劃資產重組更加積極,已披露超600單,是去年同期的1.4倍;其中重大資產重組約90單,是去年同期的3.3倍;已實施完成的重大資產重組交易金額超2000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1.6倍。
深滬北交易所也同步修訂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核規則》及配套業務指南。新設簡易審核程序,對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發股類重組,大幅簡化審核流程,縮短審核時限,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重組股份對價分期支付等相關事項的披露和審核要求。
開源證券認為,在國企改革政策支持、產業轉型升級、集團資產證券化與市值管理考核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央國企有望成為新一輪并購重組浪潮的主導力量。
東吳證券則表示,隨著新規落地,并購重組項目有望增加,配套融資業務也有望增長,券商作為并購重組的財務顧問,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其中,彌補投行收入的下滑,也能帶動券商其他業務線的協同發展。
航運量激增 運價暴漲
經過短期調整之后,航運港口概念股再度走強,板塊指數一度放量漲逾3%。南京港、連云港、寧波海運均連續第5日漲停,珠海港、廈門港務等亦強勢封板。
中美相互調整關稅正式實施后,中國至美國的集裝箱船預訂量激增。貿易追蹤機構Vizion數據顯示,在美國和中國互降關稅之后,美國下單的從中國到美國集裝箱運輸預訂量飆升近300%。
船運追蹤系統Port Optimizer提供的數據也顯示,洛杉磯當地港口上周(5月11日至17日)和本周(5月18日至24日)的貨物進口量將分別環比增長16.1%和21.98%。
需求短期內集中釋放迅速推高美線的航運價格。公開信息顯示,已有八家船運公司已經針對亞洲到美國的航線宣布了GRI(General Rate Increase,一般費率上調)計劃,GRI增幅最高達3000美元/FEU(40英尺集裝箱)。
美西航線40英尺標箱運價已從年初2560美元漲至3500美元(截至上周末),而地中海航運、赫伯羅特等公司宣布,后續將再度上調700美元—1500美元。
而且由于5月本就是航運旺季,據億海藍數據顯示,過去十年,5月份亞洲往北美去的集裝箱貨量環比平均增5.4%,為1年中的高點。所有現在航運漲價可能只是個開始。
根據達飛輪船向客戶發出的費率通知,40英尺柜6月1日—14日,美西運費將調漲至6100美元,美東運費將調漲至7100美元。6月15日起,從亞洲(包括遠東)到美國、加拿大卸貨港口的旺季附加費將再上漲4000美元,達10000美元以上。
華源證券稱,中美之間突然互降關稅讓船司運力調整措手不及,90天中美關稅窗口期引發的集運美線搶運潮或將帶來美線量價齊升;此外,亞洲支線集運運價也將受溢出效應帶動,有望利好相關公司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