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4日,Choice數據顯示,除ST新潮無法按期披露外,申萬行業分類中的48家石油石化上市公司的2024年“成績單”均已出爐。
其中,37家企業去年錄得盈利,占比約77%;29家企業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約60%。
2024年,石化行業連續第三年出現利潤下滑的情況,不過降幅同比收窄。而在整體“筑底企穩”的背景下,行業巨頭業績分化態勢卻在進一步加劇。
整體“筑底企穩”
2024年,原油及主要石化產品價格繼續走低。
數據顯示,2023年布倫特原油均價82.6美元/桶,同比下降18.3%;2024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繼續下降至80.8美元/桶,石油天然氣價格同比下降0.4%,化學品價格同比下降4.1%,特別是部分化工產品和合成材料價格降幅較大。
疊加下游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石化行業整體盈利繼續下滑。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下稱“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2月下旬召開的“202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大多數石化企業乃至全行業均存在“增產增收不增利”現象,石化產業面臨深度調整的陣痛期。
據統計,2024年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6.28萬億元,同比增長2.1%(上年同比下降1.1%);利潤總額7897.1億元,同比下降8.8%(上年同比下降20.7%);進出口總額9488.1億美元,同比下降2.4%(上年同比下降9%)。
其中,油氣板塊營業收入1.49萬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利潤3360.8億元,同比增長12.4%;化工板塊營業收入9.76萬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利潤4544.4億元,同比下降6.4%,上年同比下降31.2%。
石化聯合會認為,從上述數據來看,石化行業呈現出筑底企穩的態勢,2024年將是“十四五”的谷底,新的一年行業效益將明顯改善。
另據記者統計,共有11家A股石油石化上市公司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漲幅超過100%。
巨頭分化顯著
與此同時,以“三桶油”、民營煉化四巨頭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去年業績表現顯著分化。
數據來源:Choice 制表:程梓欣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穩居營收榜單前三,但僅中國海油去年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雙增長。
2024年,中國海油實現營業收入4205.06億元,同比增加0.94%;歸母凈利潤1379.36億元,同比增長11.38%。
同期,中國石油實現營業收入2.94萬億元,同比下滑2.48%;歸母凈利潤1646.76億元,同比上漲2.02%。
而中國石化受成品油等產品價格及銷量下降等因素影響明顯,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07萬億元,同比下降4.29%;歸母凈利潤503.13億元,同比下降16.79%。
財報數據顯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去年原油平均實現價格分別為3767元/噸、3876元/噸、76.75美元/桶(約合3978元/噸)。
民營煉化四巨頭緊隨其后,但業績分化更為顯著,呈現出“一漲一虧兩跌”的特點。
恒力石化實現業績雙增,報告期內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62.73億元、70.4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0.63%、2.01%。
恒逸石化、榮盛石化的盈利情況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恒逸石化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46.28%至2.34億元,榮盛石化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37.44%至7.24億元。
具體來看,恒逸石化煉油產品、切片產品去年毛利率分別為-0.08%、-0.31%;榮盛石化煉油產品、PTA、聚酯化纖薄膜產品去年毛利率分別同比減少2.69%、0.72%、1.52%。
相比之下,東方盛虹去年遭遇業績“滑鐵盧”。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376.75億元,同比減少1.97%;歸母凈利潤虧損22.97億元,同比驟降420.33%。東方盛虹將虧損歸因于煉化業務表現不佳,其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業務毛利率比上年同期減少3.8%。
需要指出的是,東方盛虹還面臨著較高的負債壓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東方盛虹資產負債率已達82.17%,僅次于石化油服(88.37%)。
除了東方盛虹之外,還有兩家石油石化企業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跌幅超過100%。其中,華錦股份去年盈利下滑及虧損情況最為嚴重,歸母凈利潤虧損27.95億元,同比驟降4075.49%。
該公司解釋稱,2024年,公司進行三年一次例行停車檢修;同時,受國際原油市場大幅波動、石化行業下游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導致公司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轉型迫在眉睫
面對國際油價的不確定性、成品油市場需求放緩等現狀,當前石化行業發展呈現出高端化、數智化和綠色低碳三大發展趨勢,“油轉化”“油轉特”也成為煉化企業的破局關鍵。
2024年,榮盛石化控股子公司浙石化年產1000噸α—烯烴中試裝置投產,為POE全產業鏈貫通奠定基礎;10萬噸/年稀土順丁橡膠裝置試生產成功,38萬噸/年聚醚裝置產出合格產品,150萬噸多功能聚酯切片項目順利投產,金塘新材料等項目有序推進,公司差異化、高端化、綠色化產品矩陣不斷拓寬。
恒逸石化正持續優化其產品結構,并拓展產業版圖。據悉,公司欽州“年產120萬噸己內酰胺—聚酰胺產業一體化及配套項目”一期預計于2025年建成投產,目前已轉入生產運營準備階段。
恒逸石化表示,該項目投產后,預計將進一步增厚公司業績,有效補強上下游產業鏈條,充分發揮公司“一滴油,兩根絲”的戰略優勢,進一步增強上下游高度匹配的均衡一體化產業鏈優勢,并依托現有客戶網絡、成本降低所帶來的價格優勢,進一步增大市場份額。
4月末,中國石化及其控股股東中國石化集團宣布對資本公司增資19.9億元。中國石化表示,通過按股比向資本公司增資,能夠進一步間接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布局力度,有助于支撐公司產業鏈轉型升級。
2025年,中國石化計劃資本支出1643億元,主要投向高質量勘探開發,煉化業務轉型升級,綜合加能站網絡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項目建設等領域。
展望后市,聯合資信在近期研報中表示,根據 EIA、IEA、OPEC 等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石油市場供給弱平衡,原油價格中樞或將下移,有望降低化工行業成本端的壓力,有利于中下游產業鏈環節修復利潤。其中,精細化、高端化產品基于國產替代因素投資支出有望保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