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秦燕玲
4月以來,盡管面臨較大的外部沖擊,國內金融體系仍然保持穩健,金融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近期多項先行指標顯示,外部沖擊對我國經濟運行影響逐漸加大,在5月7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一行一局一會”負責人既表態將維護金融穩定與金融安全,紓困受外部沖擊影響企業,也強調將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當前,美國濫施關稅嚴重沖擊全球經貿秩序。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上市公司生產經營不可避免會受到直接或間接影響,部分對美出口占比較高的公司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他同時強調,A股上市公司作為中國經濟的優秀企業群體代表,具備強大的韌性和適應能力。證監會將盡力幫助受影響企業應對美加征關稅的沖擊。包括在股權質押、再融資、募集資金使用等方面增強監管包容度;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股、債、REITs等多種工具開展直接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
面對外部沖擊,外貿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金融監管總局將制定實施銀行業保險業護航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從強化金融紓困、加力穩定出口、助力擴大內銷等方面,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其中,在金融紓困層面,李云澤提到,將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擴展至全部外貿企業,推動銀行加快落實各項穩外貿政策,確保應貸盡貸、應續盡續。
所謂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是指金融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重點解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李云澤表示,截至目前,各地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已推動發放貸款12.6萬億元,其中約1/3是信用貸款。
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國內銷售渠道是當前穩外貿的一項重點工作,對此,金融監管總局將強化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融資保障,指導組建“內貿險共保體”,推出專屬產品,推動內貿險擴面提額。多措并舉支持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為外貿企業拓銷路打開空間,助力加快內外貿一體化。
2024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文支持保險機構探索建立內貿險共保機制。記者從行業人士處了解到,推動共保機制建設,有望破解保險業金融機構在內貿險發展過程中的承保能力難題,從而更好發揮保險的支持作用。
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既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長久之策。在本輪一攬子政策中,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支持普惠金融、消費升級等領域,包括推出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等。
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將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向服務消費和養老產業重點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權威專家指出,新政策工具一方面可進一步激發國內服務消費潛力,促進擴大服務消費供給、提振服務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可支持養老產業發展,有利于完善養老保障。
支農支小再貸款作為央行支持普惠金融領域的長期工具,在今年年初已改革管理方式,此次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是該工具改革后首次增加額度,有望進一步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對普惠金融領域的支持力度。
權威專家表示,當前經濟循環仍然存在堵點,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未來貨幣政策需要更多采用結構性工具,支持擴內需,挖掘新動能,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