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定期報告“難產”,ST新潮(SH600777,股價3.21元,市值218.30億元)將在“五一”假期結束后開始停牌。
4月30日盤后,ST新潮公告披露,因公司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經審計的2024年年度報告及2025年一季度報告,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停牌持續時間將由ST新潮能否發布2024年財報和2025年一季報決定。若公司股票在停牌2個月內仍無法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按照原計劃,ST新潮原定于2025年4月30日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及2025年一季度報告。因定期報告涉及的部分財務信息需要進一步補充提供,ST新潮預計無法在法定期限內(2025年4月30日)披露上述財務報告。
與更換審計機構有關?
在4月28日晚間的公告中,ST新潮就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做出相關解釋。
ST新潮稱,年審會計師團隊在美國公司現場審計的三周時間里,公司積極配合審計要求,竭盡全力推進2024年度審計進程,但因時間過于緊迫,所需材料細致且復雜,部分材料包括審計所需的詢證函回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全面收集。
而在4月28日,上交所就上述問題向ST新潮下發監管工作函,ST新潮無法按期披露年度報告違反《證券法》等相關規定,對投資者影響重大,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3.1.1條等規定,對該公司提出監管要求。
上交所在上述函件中稱,公司年審機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立信所)已向公司發送《關于山東新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完成情況的溝通函》(以下簡稱《溝通函》),顯示目前所有審計工作已經完成,基于執行審計工作的結果,根據審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對公司2024年度財務報表發表無法表示意見,對公司2024年12月31日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發表無法表示意見。
也就是說,盡管審計機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已完成全部審計程序,并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結論,但ST新潮仍稱“材料補充需時間”。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一位了解ST新潮的人士表示,這可能與ST新潮剛更換審計機構有關,在審計時間安排上,確實存在緊張的可能性。
3月20日晚間,ST新潮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聘任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為公司2024年度審計機構。此前,公司原聘任的審計機構中瑞誠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中瑞誠)因在溝通過程中發現所需工作量及專業勝任能力超出擬承接時的預期,鑒于其現有人力資源和工作安排的實際情況,預期無法按期完成公司2024年度財務報告及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故向公司提出辭任申請。
兩大要約方決戰在即
距離收到中瑞誠辭任申請僅一周,ST新潮管理層迅速找到接任審計機構,在媒體報道中,立信所的加入為ST新潮年報的審計工作吃下“定心丸”。
不過,從4月30日盤后發布的公告來看,關于年報的發布,可能將關系到ST新潮的上市地位。
ST新潮稱,如公司在股票停牌兩個月內仍未披露2024年年報,則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如公司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之日起的兩個月內仍未披露過半數董事保證真實、準確、完整的2024年年報,公司股票存在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的風險。
相比于2024年年報、2025年一季報的披露,此時正在“圍獵”ST新潮的兩大資本可能會騎虎難下。
目前,ST新潮正面臨浙江金帝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帝石油)和B股上市公司伊泰B股(SH900948)——兩方勢力對公司競爭性要約收購的關鍵時刻。
2025年以來,ST新潮先后迎來兩個要約收購對手方。其中,1月17日,金帝石油首先公布要約收購計劃,計劃按照3.10元/股的價格,向全體ST新潮股東要約收購20%股權。
3個月后的4月18日,伊泰B股則宣布,向ST新潮全體股東以及金帝石油發出競爭性要約,計劃以高于金帝石油的要約收購價格的3.40元/股,和高于金帝石油要約收購規模的51%的總股本,實施要約收購計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收購雙方的接受要約時間截止日分別為:金帝石油方接受預受要約的時間點為5月7日之前,且4月30日后不可撤回預受要約;而伊泰B股方接受預受要約的時間點為5月22日前。且雙方要約收購存在“排他性”,即參與金帝石油要約的ST新潮預受股東,不可再登記為伊泰B股預受股東。因此,5月7日,原本應該是金帝石油與伊泰B股競爭性要約收購的“決戰日”。
考慮到伊泰B股的要約收購價格、收購規模均高于金帝石油的收購方案,且伊泰B股已存入足額收購保證金,加上競爭性要約的排他條款,金帝石油的要約收購計劃,勝算應該更低。不過,這一突如其來的退市風險,給本已勝券在握的伊泰B股要約收購方案帶來不確定性。